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A.坚持全民所有制B.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全民所有制B.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D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A.坚持全民所有制B.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主要考察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  )
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B.建立人民公社
C.允许土地买卖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历史上的每次社会转型,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1)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3分)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3分)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关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城市,这时工人在雇主眼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干活,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2)依据材料二,解读出蒸汽机的使用给英国工人生活带来的变化。(3分)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试述80年代我国实行“生产责任制”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头也甘心……”。
(1)材料一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2分)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胡锦涛《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为《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的部分,其中“春”比喻的是
A.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C.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部署D.否定计划经济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