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
②两位***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
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
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核心考点
试题【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主要考察你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三通”。它表明[     ]
A.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
B.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与田中角荣

图二 ***与尼克松

图三 江泽民与欧盟委员拉米

图四 胡锦涛与连战
大熊猫是珍稀的动物,是和谐、友谊、和平的象征,也是中国的国宝,现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符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界将戴维神父发现走熊猫的日子定为1869年4月1日,……1870年,大熊猫标本在巴黎自然博物馆亮相后,引起了轰动,极大地刺激了西方探险家的好奇心,……俄国人来了,英国人来了,德国人来了。他们竞相收集熊猫皮,猎***熊猫,或者试图将熊猫活体带走。
——谭楷《大熊猫发现140周年了》
材料二: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1990年)吉祥物“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
材料三:1941年,宋美龄为了感谢美国而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1957年,前苏联获赠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获赠一只安安;1972年,美国茯赠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1972年,日本荻赠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熊猫逐渐成为西方寓意中国的动物,这种动物代表了西方的一种期许:有力量、很少咬人、不争肉吃,比美圆的鹰和俄罗斯的熊都要温和。
——摘自2010年第9期《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2005年4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5月3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观众投票将两只熊猫命名为“团团”、“圆圆’”:2008年,“团团”、“圆圆”入台,并在台湾掀起了一股“熊猫热”。
——据人民网相关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大熊猫在两个历史时期所充当的不同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两次赠送大熊猫给美国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两只入台熊猫命名为“团团”、“圆圆”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大熊猫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12月15日,中国海峡两岸实现了直接“三通”(通航、通邮、通商)。最早提出“三通”的是
[     ]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C.1992年“九二共识”
D.1995年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下表是早在2006年在网络上关于“两岸三通”问题的调查的数据,不能证明

[     ]
A.“两岸三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B.“三通”符合两岸大多数人民的意愿
C.“三通”的实现受到两岸人民的拥护
D.大陆人民持欢迎态度,台湾人民持反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