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下图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多极化趋势取代冷战的两极格局C.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多极化趋势取代冷战的两极格局
C.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趋势
D.区域化推动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表材料可以看出,从2006-2012年,美、欧、日GDP所占的世界份额呈下降趋势;而金砖国家和中国GDP所占的世界份额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趋势,A、B、D项均不符合材料,故选C。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材料选择题,做此类题一要注意看时间,二要注意看数字或百分比的变化。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多极化趋势取代冷战的两极格局C.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分)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一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一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l)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4分)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竞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4分)“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4分)
材料三   2010年 4月 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 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从目前的 2.77%提高到 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市场竞争激烈化
D.商品结构复杂化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就古代东亚历史来看,各国经济联系的力量远远大于政治联系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才使各国走到一起。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它的显著特征是构成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对外相互联系与互动,形成内外循环机制。……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同国外进行着有无相通的贸易交换。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当时的京城大都是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人、学者、旅行家、传教士纷纷东来,把域外的文明带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明带到世界。
材料三: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或经过工业革命后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商品的不同反映出国力的不同,或许由于这个差距形成后来东西方发展差距的天然分野。——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从制度方面看,东盟实行的是国家代表制。东盟的性质与其阶段性目标有着密切联系1979年以前,主要强调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内国家间合作步伐加快,提出在21世纪初达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从欧盟来说,首先是经济合作成功,才提出政治合作和政治联盟;而东盟几乎与欧盟相反。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落后于北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比欧盟和北美都明显,既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更加大了各成员国之间采取统一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制度的难度。东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落后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摘自《关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比较东盟与欧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东盟大事年表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贸易区相继建立。本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2003年,中国也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事件表明[     ]
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