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遽深入,亦尚不至于牵动大局,届时再徐议边界划守。
——一李鸿章《越事论》
材料二 以一外强中干之法夷,吞噬我疆土,堂堂中华不勤远略,不问其罪,转降心相从以就其和。使之此次得志,而效颦法者,必狺狺然环向而起,是款一法夷而转来无数法夷也。
——彭玉麟《力阻和议篇》
材料三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四 夫言战者,团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公车上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对中法战争的态度怎样?“大局"指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彭玉麟力阻议和的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对“和”与“战”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5)你是怎样认识中法战争“胜亦和”、鸦片战争“败亦和"的结局的?
答案
(1)李鸿章准备战败议和。“大局"指清王朝统治。
(2)中国反侵略是正义的,与法议和,列强会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而强迫中国给予他们同样的特权。
(3)李鸿章害怕日本侵略势力,为保存北洋舰队的实力,不让北洋舰队迎敌。(4)正确。因为战可得民心,才能固存;和则失民心,会加速灭亡。
(5)主要由于腐朽清王朝的统治者对外推行妥协投降政策。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遽深入,亦尚不至于牵动大局,届时再徐议边界划守。 ——一李鸿章《越事论》】;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修筑铁路 ②领事裁判权
③通商口岸大批量投资办厂 ④强占租借地
A.英、法、美、日 | B.法、英、日、德 |
C.俄、法、日、英 | D.俄、法、英、美 |
材料一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日:“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不仅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占总比例的14%。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
材料四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守,“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五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三、四、五分析铁路兴建与营运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小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小题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小题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 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A.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为主 |
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
D.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
最新试题
- 1现在我们到中医那里看病的时候,医生都要给你切脉,你知道是谁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吗?[ ]A、扁鹊B
- 2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
- 3Glass can be made ______ drinking glasses.A. into B. of C. f
- 4小林是个害羞的女孩子,从不和男生说话,你会怎样开导她呢?男女同学交往有利于[ ]①班集体的团结②男女生个性的发展
- 5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公民权利的实现还需要[ ]A、政府创造和提供条件或机会来保障B、政府提供积极的法律保
- 6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说五四时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在黑暗中
- 7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A.C(Zn)﹣稀硫酸B.CaCl2溶液(
- 81993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1)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地***死棉铃虫,从而降低该种害虫的_________
- 9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 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0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
热门考点
- 1肾小球、肾小囊、肾盂内的液体依次是[ ]A.血液、原尿、尿液 B.原尿、血液、尿液 C.原尿、尿液、
- 2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1 Na2S溶液中一定有:c(OH-)= c(H+)+
- 3操作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的坐标为(1,0).将线段绕原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再将其延长到,
-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发展经济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子孙后代,绝不能做涸泽
- 5如果a与b的平均数是6,那么2a+3与2b+7的平均数是 。
- 6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地位和影响无与伦比。下面对其强盛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取较为开明的开放政策
- 72012年春节,广西龙江发生的镉污染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8根据语境,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备选答案:目光如炬 目光炯炯 炯炯有神 五花八门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 9把5g食盐、20g蔗糖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所形成溶液的质
- 10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