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答案
(1)方针:“一边倒”。(1分) 出发点: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2分)
(2)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作为: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2分)
(3)填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4)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求同存异)。(2分)
核心:国家利益。(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至此,他最有民族成就感的当是实现了商标中哪两个信息的寓意?
A.资本形式和商标图案B.公司性质和注册地点
C.品牌名称和商标图案D.公司名称和资本形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3分)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很有政绩和影响的皇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藩部八·西藏》
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4分)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