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油料产量 | 糖料产量 |
1957 | 19505 | 164.0 | 419.6 | 1189.3 |
1958 | 20000 | 196.0 | 477.0 | 1563.1 |
1959 | 17000 | 170.9 | 410.4 | 1214.7 |
1960 | 14350 | 106.3 | 194.1 | 985.5 |
1961 | 14750 | 80.0 | 181.4 | 506.5 |
材料三 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五”计划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建设地区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7—1958,1958—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根本性转变?(1分)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分)
答案
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分)
(2)变化趋势: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2分)
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2分)
(3)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分)
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
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 D.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 |
A.思想解放是经济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B.封建君主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C.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 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 D.***、***调整经济政策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 B.与世界交流的程度 |
C.政府的政策 | D.人们的思想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