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老子 | B.孟子 | C.墨子 | D.韩非子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两严形重疆之可以治国也”请你判断这句话出自 ( )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孟子的“民贵君轻” ②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③墨子的选贤任能 ④韩非子的“法不阿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论衡·遣告》
材料三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列经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进步的历史作用。(4分)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心目中的“天”和董促舒心目中的“天”有何不同?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反对当时盛行的什么主张?(6分)
A.《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 | B.“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
C.《行政诉讼法》的颁布 |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之,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是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小题1: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项事业的完成?(6分)
小题2: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9分)
最新试题
- 1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
- 22010年2月11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回答1-2题。 1.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具有震撼人心的
- 3“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
- 4在氢气、水、硫酸中都含有 [ ]A.一个氢分子B.氢元素C.氧元素D.两种元素
- 5若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4B.6C.12D.24
- 6已知函数f(x)=a-1|x|.(1)求证:函数y=f(x)在(0,+∞)上是增函数;(2)若f(x)<2x在(1,+∞
- 7族周期IA01HⅡAⅢAⅣAⅤAⅥAⅦAHe2LiBeBCNOFNe3NaMgAlSiPSClAr
- 8如图所示,是等离子体发电机的示意图,磁感应强度为B,两板间距离为d,要使输出电压为U,则等离子的速度V为_______,
- 9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在某年第3-5期连续刊登署名“野鹤”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组三
- 10关注“三农”,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长,使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每年刚收获打下来的粮食会
热门考点
- 1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 2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包括 ①沈阳飞机制造厂 ②鞍山钢铁公司
- 3如图,AB为⊙O的直径,C、D是⊙O上的两点,∠BAC=30。,AD=CD,则∠DAC的度数是[ ]A.30。B
- 4取相同体积(0.025L)的两份0.01 mol/L NaOH溶液,把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值___
- 5一个渔夫从海里捕捞到一颗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可拿到手一看,发现了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觉得很不舒服,他想,如能去掉小黑
-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容变化,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
- 7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开端的重大事件分别是 [ ]A.虎门销烟――五四运动B.鸦片战争――开国大典C.洋务运
- 8It"s down Tian"an Men Square _____ the right.[ ]A. in
- 9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
- 10近些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