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
C.封建制度日趋巩固 |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得救,后者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封建制度日】;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 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
C.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D.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
材料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材料二 美国人民称颂华盛顿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也是第一人”。
材料三
请完成:
(1)材料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除“平定三藩之乱”外还有哪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举措?(5分)
(2)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华盛顿一生的主要功绩(3分)
(4)康熙帝时,历史天空中折射着落日的余辉,几乎同一时期华盛顿却以利剑划破了沉重和黑暗的黎明。试分析其后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走向出现怎样的差异?谈谈你对“余辉”和“黎明”的看法。(4分)
①它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命运 ②它的成立受西方影响
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④为适应“一五”计划进行了科学调整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西藏成立了人民自己的政府 |
B.西藏成为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
C.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D.人民得到普选权利 |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落后的劳动生产力使中国产品无力与外国竞争
④社会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面的中央政府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报告(1993)》],以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三
- 2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B.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C.汉族主要
- 3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做法是[ ] ①小伟爱看小说,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地看②小叶将“今日事
- 4He ____ they didn"t start early they wouldn"t catch the firs
-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A.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B.对非
- 6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A.湖南B.安徽C.湖北D.陕西
- 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在不同的液体中静止,三个球的体积关系是v甲>v乙=V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
- 8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是( )A.氧气(O2)B.水(H2O)C.乙醇(C2H6O)D.氯化钴(CoCl2)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以……为业,作动词)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和,同)B.且
-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
热门考点
- 1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如图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 2如果∠1与∠2 互补,∠2 为锐角,则下列表示∠2 余角的式子是[ ]A.-∠1 B.∠1- C.∠1
- 3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Mn元素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4在赤道上空,沿东西水平放置一根直导线,通以由西向东的电流,则此导线所受地磁场的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 5将名大学生分配到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
-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铝作导热材料 B.用铜抽成丝做电线 C.用氮气作食品防腐剂
-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①若a>b>0,则1a2<1b2;②若a>b,则c-2a<c-2b;③若a>b,e>f,则f
- 8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b>0B.a-b>0C.a-1>0D.b+1
-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哪个大洲:[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 10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2)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