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竞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竞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因而会形成不同的答案。这属于孔子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则是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答案为D。
核心考点
试题【《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竞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
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D.庄子的齐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于丹论语心得》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6分)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人智圆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材料二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什么现象? 材料二体现了朱熹的什么思想?(6分)
(2) 材料三反映了陆九渊的什么思想?其性质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代民族经典服饰是(   )
1长袍马褂   2中山装 
3列宁装     4旗袍        5西装
A.134      B 2345     C.24      D.345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兼爱”主张得民众的支持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