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作用。(6分)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枝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答案
(1)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特色:学习内容全面,包含古今中外;宣传维新思想;侧重为国家培育栋梁。(任意两点得2分)
作用:培养维新人才;提升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4分)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1分)
目的: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分)
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1分)
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人哪些人权观念。(2分)
材料二:
法国《人权宣言》摘录:

第1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2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6条: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什么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新认识的思想和法律基础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材料四: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希望纠正这种状态。……1875年议会以《企业主与工人法》代替了工人所痛恨的《主仆法》,法宣布劳资双方在法律上有平等的地位。1890年通过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的法案。
——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五:
“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4)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加以论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3年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表现不包括     
A.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三通B.建立了两岸交流的正常化渠道
C.确认两岸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互利D.确立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4年,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席位。”这段话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开始挑战其霸主地位
B.西欧经济实力增强,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冷战形势下,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D.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失去主导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B.Zhuang ZhouC.Meng KeD.Xun Kuan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以民为本,争取民权,中外思想家莫不为之呐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其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治国之道有何本质区别?(4分)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3)概括材料四的观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