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16分)诗一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16分)
诗一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诗二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
①诗一:                ;②诗二:                
③诗三:                ;④诗四:                
(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           (2分)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3)康熙帝还写过一首“咏昭君”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⑧饵术: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用“五饵”,即用美食、鲜衣、联姻等五种方法,招抚匈奴,使之不再进犯汉朝。⑨异族:此处指蒙古各部。)据此,指出康熙帝对蒙古各部的态度,并据史实印证。(4分)(史实举出1例即可)
(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 (6分)
答案

(1)①收复台湾;②平定三藩;③雅克萨之战;④平定噶尔丹叛乱。(4分)
(2)B(2分)
(3)态度:团结内外蒙古各部。(2分)史实:①多伦会盟,接受喀尔喀蒙古臣服;②册封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四大活佛并由清廷直辖。其中,章嘉和哲布尊丹巴分掌内、外蒙古喇嘛教务。(2分)(以上两例,只要答出1例即可;言之成理给分)
(4)治国理念:反对叛乱,反对分裂,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2分)(以上各点,只要答出“维护国家统一”即给2分;其余各点或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历史功绩:开启康乾百年盛世;奠定今日中国版图。(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小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诗一中“闻海上捷音”、“ 海隅”、“ 九壤同”等,可以看出这是“收复台湾”;诗二中“滇平”、“洱海昆池”、“ 三苗”、“ 六诏”等,可以看出这是“平定三藩”;诗三中“松花江”、“貔貅”等,可以看出这是“雅克萨之战”;诗四中“瀚海”、“天山”、“亲征”等,可以看出这是“平定噶尔丹叛乱”。第(2)小题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平定三藩”发生在1673-1681年;“收复台湾”发生在1683年,“雅克萨之战”发生在1685和1686年;“平定噶尔丹叛乱”发生在1690 -1757年,故答案选择B项。第(3)小题中第(1)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中可知,第(2)小问迁移教材知识即可。第(4)小题中“治国理念”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维护国家统一”;对于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可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康熙帝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两个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以康熙帝诗作为切入点,考查形式新颖。关于康熙帝,除了把握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所做出的贡献外,还要注意其在整个清朝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核心考点
试题【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16分)诗一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群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2分)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先秦百家学派的起源:“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这段史料
A.是关于先秦诸子起源最真实的记载
B.证明先秦各学派的创始人都曾经在政府为官
C.说明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曾被贵族垄断
D.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完全服务于政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堂上,两位同学就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展开论述,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