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
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通过。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因此ACD均正确。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通过了国务院新的机构改革方案
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
材料二 201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指出,人民政协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
——人民网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所体现的原则。(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选官制度的变化B.专制统治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建筑艺术的进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