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黔民不再出役力,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编译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食货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赋役制度的主要异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两项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7分)
答案
(1)主要异同:相同点:① 赋役征银(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② 简化税收项目和手续。 ③ 摊丁入地(亩)。 ④ 纳银代役。(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不同点:一条鞭法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摊丁入亩(地丁银)将两者合并,废除人头税。(2分)
(2)积极作用:① 纳银代役,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的稳定与发展。(2分)②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所松弛。(2分)③ 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 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等信息可以看出二者改革都是征银,同时简化了项目。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而一条鞭法是合并了地税和人头税。(2)这二者的改革都是能够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材料二 
康熙帝以儒学治国,于九年(1670)十月九日发布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颁布全国要求切实遵照执行。康熙皇帝曾于内廷设立了南书房。入职南书房的官员多是才华出众的汉人,他们不仅辅导皇帝读书写字、讲求学业、时备顾问,还代拟谕旨、编辑典籍。
——《中华名人传记·康熙传》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结论。(6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熙帝治国措施的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1分)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评价,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评价中的“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心
B.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最先在江浙等地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网易新闻网:尽管30多年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的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这里所说的“追忆、感激”主要是对( )
A.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肯定
B.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肯定
C.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的肯定
D.邓小平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肯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这主要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B.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C.新兴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多元化、不均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