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夫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材料表明(   )
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智宵虽比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事,别人无法与他相处,如果立智宵为继承人,智氏要亡族,由此可见,智果主张立君以仁。故选B。A项并非材料说的中心意思;C项错误,智宣子主张以贤能的人为继承人;D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
核心考点
试题【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夫以】;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墟,还有深刻的对抗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的纳粹分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以及他们心甘情愿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所犯下的罪行,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摘编自吴友法、粱瑞平《论二战后阿莹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材料三 西德的国家精英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在过去的20年中,“负面记忆”促进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国际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边的漫画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的缓和B.中美关系的对抗C.中美关系的破裂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