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0世纪80年代初,文坛一度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热流,它们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A.抗日战争B.国共内战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80年代初,文坛一度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热流,它们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
A.抗日战争B.国共内战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它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20世纪80年代初,文坛一度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热流,它们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A.抗日战争B.国共内战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至2008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表
年份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949年
117000
0.029%
1998年
3400000
5%
2002年
17000000
15%
2008年
20210000
23.3%
上表说明
A.1949—199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最快的时期
B.1998—2002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
C.2002—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
D.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近0.5%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革结束后,国家为发展教育重新整顿了教学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下列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
③重新恢复高考制度       ④“希望工程”推出
A.③①②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俞可平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以下属于 “民主存量” 的是
A.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建立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C.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D.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谢尔(前联邦德国外交部长)曾指出:“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句话说明了( )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④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
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