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断发易服 | B.废止缠足 | C.变革婚俗 | D.改变称呼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的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新式婚礼,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核心考点
试题【民国时期《申报》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该现象反映的是A.断发易服B.废止缠足C.】;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对 B.错
A.对 B.错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平均每年注册工厂数
年份 | 1903—1908 | 1913—1915 | 1916—1919 |
每年平均新注册的 工厂数 | 21.2家 | 41.3家 | 37家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①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②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③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④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最新试题
- 1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是[ ]A.散文创作B.诗歌创作C.戏剧表演D.小说创作
- 2求下列各式中的x:(1)(x-2)2-4=0;(2)(x+3)3+27=0;(3)27x3+125=0;(4)(2x-1
- 3下列计算: ①3a+2b=5ab; ②5y2—2y2=3; ③7a+a=7a2; ④4x2y-2xy2=2xy.其中正确
- 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逐渐变短B.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C.铝条燃烧后生成物的
- 52009年8月12日,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在市政府棚改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上说,棚户区里住着生活最困难的人群,这里的居民,没有
- 6人耳是利用____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判
- 7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国所谓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年度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宗教状况妄加评论,对中国宗教和
- 8如图,轻直杆AB长为2m,两端各连着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直杆绕着O点以ω=8rad/s逆时针匀速转动,AO=1.5m
- 9已知函数f(x)=x2-2013x+6030+|x2-2013x+6030|,则f(0)+f(1)+f(2)+…+f(2
- 10我国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4万个、社区服务站4.
热门考点
- 1完成图中透镜光路图.
- 2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满足,求的前项和.
- 3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移动,预计72小时将完全从A城过境,请预测A城
- 4下列加粗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槌床便大怒(古代的一种坐具)/会不相从许(当然、必定) B
- 5马小哈在解一元一次方程“⊙x-3=2x+9”时,一不小心将墨水泼在作业本上了,其中未知数x前的系数看不清了,他便问邻桌,
- 6_____to his research work, the professor cared little about
- 7Is there a library? ______. A. Yes, there is B. Yes, it is
- 8读西半球图,完成1—2题。1、①、②大洲的分线是[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巴拿马运河2
- 9如图,在等腰梯形PDCB中,PB=3,DC=1,PD=BC=2,AD⊥PB,将△PAD沿AD折起,使平面PAD⊥平面AB
-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上三峡李 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