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入超”的含义,其次要注意发生的时间范围:1929—1932年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了对落后国家的商品销售和减少了从其他国家包括落后国家商品进口,从而转移和减轻经济危机给本国带来的压力。
核心考点
试题【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主要考察你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施政方针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在任期间美国经济不断滑坡
B.引起美国工人运动高涨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的基本政策
D.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1932—1933年部分国家失业率统计表
国家
英国
比利时
瑞典
美国
奥地利
挪威
丹麦
德国
失业率
22—23%
24%
27%
29%
31%
32%
44%
A.英国已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B.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
C.“以工代赈”成为首要之举          D.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加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白银收购法案》,授权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美国此举是为了
A.稳定物价,摆脱危机B.解决经济“滞胀”
C.稳定国际贸易秩序D.巩固金融霸主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由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A.美元贬值使美国率先走出危机B.美元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C.美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霸主D.美元坚挺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921年
英国实行“保护工业法”,规定了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1927年
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会议未达成协议。
1930年
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诸列强纷纷仿效。
30年代
英、法、美等国实行进口定额制度,由政府对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颁发许可证。
英、德、法、美等国由政府出面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贷款国的指定商品,以扩大商品外销。
                                     ——
——摘编自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7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13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