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 >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意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
题目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意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悲观苦闷,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认为变法失败,准备向顽固派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意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主要考察你对维新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 [     ]
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
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
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
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新运动恰好赶上了民众普遍的排外高潮,向西方学习的戊戌变法运动被视为篡位的奸臣,维新运动在农民中留下的印象极为淡漠 。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堵塞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会,他们或嚎啕痛哭,或大骂康党,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很多原来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转而反对变法。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旗人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裁汰绿营使旧军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保障,这些人群起攻击变法,诋毁维新派。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使整个官僚体系与变法处于敌对状态,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条措施很少得到真正的贯彻。 ——张鸣《维新变法与民众反应》
(1)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受到了哪些人的反对?反对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引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1)从材料一看,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一判断,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