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百莱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 萧一山 《 清代通史 》 ( 1923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日:“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 …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一陈恭禄 《 中国近代史 》 ( 1 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陈夔龙公梦蕉亭杂记 》
(注:陈夔龙,是清末官僚。 《 梦蕉亭杂记 》 中记述了作者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五条约、武昌起义等。)
材料四:  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衡塞巷, … … ,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 康广仁 《 致易一(何树龄)书 》
( 1 )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 2 )上面的材料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直接证据?简要说明你
的判断。(4分)
( 3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原因:光绪帝没有实权,(1分)而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手中(1分)
(2)直接证据:材料三、四都可作为一手资料,举出其中一条得一分(2分)
说明判断:因为两则材料的作者都亲历戊戌变法,他们的记录属于一手资料(2分)
(3)主要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太大(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主要考察你对维新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世纪末)“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历史学家胡绳所述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新学伪经考》的刊行B.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
C.《中外纪闻》在北京创办D.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宁可亡我,不可变法。……”
材料二  “……无百年不变之法。”“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材料三 “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先于改科举。”“……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是否出自同一政治派别?应当属何派别?你的依据是什么?(5分)
(2)为什么材料二认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其依据是什么?(3分)
(3)材料三的中心主张是什么?应如何评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提出官民上书言事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D.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西太后闻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得入朝叩头自请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入侵                   ②西太后伪善、愚昧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举步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校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分)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2分)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