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 > 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
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

答案
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主要考察你对维新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实业B.编练新式军队
C.制定宪法,设立议会D.废除八股取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材料三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四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⑵材料三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3分)
⑶材料四的观点正确吗?简述你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不是维新变法期间形成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   )
A.《中外纪闻》B.《强学报》C.《时务报》D.《民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无罪而***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云去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礼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2分)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