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过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曲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竞其功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么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意义。(6分)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竞其功的”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何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那些认识(4分)?
答案
(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2分)事件:戊戌变法(2分)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
(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2分)实践:新文化运动(2分)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2分)
(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2分)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2分)
(4)认识: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到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逐渐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了在改革或革命中,唤醒国民意识和团结发动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说明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一,重点阐述了立国会,定宪法的重要性。把握准确了这一点,第二小问和第三小问都不难回答,即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注意材料二的出处是陈独秀的文章,此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材料二阐述的主旨的认识和把握,阅读材料二,我们知道,其强调的是国民意识的觉醒。联系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新文化运动。材料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出其缺陷是没有真正普及到平民中去。(3)解答此题关键是注意材料所举的几个例子,这些人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代表,所以激进分子指的就是这些人。关于第二小问,还要联系材料三,它强调了这些人都到了人民群众中去做工作,所以其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4)解答此问要从四段材料表达的共同主旨分析考虑,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可以看到,四段材料都从正面或者贩卖强调国民意识的培养和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围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轨迹组织试题,给出了同学们一个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康有为维新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   )
A.理论联系实践B.提倡君主立宪
C.理论体系完备D.西学同儒学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里描绘了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得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而就于过渡之道”。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人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
A.恢复传统价值观B.引进西方价值观C.实行专制政体D.实行民主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25分)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2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8分)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