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2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阶段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简况第一阶段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阶段
时期
中西文化交流简况
第一阶段
1800~1839年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
第二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第四阶段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4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6分)
答案

(1)变化趋势: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2分)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2分)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2分)(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
外部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衰落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2分)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2分)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2分)
说明:形式相似,(1分)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2分)内容(性质)相同,(1分)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第一阶段……厉行闭关政策”“第二阶段……提倡‘师夷’”“第三阶段……西学……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第四阶段……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外部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及应对。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自秦以来……孔学者,君学而已”作答;第二小问可从形式上、内容上等角度思考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2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阶段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简况第一阶段1】;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一文中说:“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又进一层”表现为
A.大力倡导实业救国B.猛烈抨击儒家道德
C.主张变革政治制度D.积极发动反清斗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时开办了《女学报》,成立了“北平师范女学堂”,这表明
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
B.维新派重视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
C.维新派发动妇女参与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D.变法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傅彻底决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