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材料五: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致沈廉士》
请回答: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3分)
(2)民国期间,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2分)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你怎样理解陈寅恪的话?(5分)
答案
(1)1918年。(1分)刘半农。(1分)因为英文当中有“She”字,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1分)
(2)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侮辱;(1分)另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只是使中国的文字更严谨,并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1分)
(3)第一问,每个论点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2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答案如:“她”字的发明原本是为了解决中英翻译的问题,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个字的存废,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辩论,说明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第二问:论点必须明确并言之成理,给1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文学欣赏课上,老师介绍到林纾的《妖梦》:一个人梦见去游阴曹,阴曹里一伙不法之徒把阴曹地府闹得天翻地覆。他在阴曹里看到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云:“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对此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表述是                          
A.林纾所指的不法之徒是指袁世凯等北洋军阀
B.林纾认为欧阳修和韩愈的文学贡献不如曹雪芹及施耐庵
C.林纾的描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表现形式
D.林纾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独秀曾著文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这实际上分析了                      (   )
A.戊戌变法的起因B.二次革命的起因
C.辛亥革命的起因D.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前期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与这次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