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
题目
题型:0124 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的诞生。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等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回忆。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南方谈话

材料三: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前面十个“五年”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中“计划”让位于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的“规划”。(1)归纳材料一,指出“五年计划”模式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一模式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计划变规划,虽“一字之差”,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含义是什么?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变化的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原因:苏联模式是唯一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苏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政治上接近;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等。
(2)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端的是

[     ]

A.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B.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了国营企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D.中共八大提出“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简称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指的是: [     ]
A、民主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现代化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