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指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英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相比,中国洋务运动兴起在直接原因、领导力量、起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指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英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相比,中国洋务运动兴起在直接原因、领导力量、起步领域、资金来源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答案
①直接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市场扩大对商品需求的增加,而中国则是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成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国内又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②领导者:英国由资产阶级领导进行,而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办。成因:当时中国没有资产阶级,而农民阶级又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更不可能担此任务。于是,开创近代化的使命便历史地落到了地主阶级洋务派身上。③起步领域:英国工业化是从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部门开始的,然后发展到重工业中的机器制造业;而中国恰恰相反,是先发展军事工业,后发展民用工业。成因:当时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发展军事工业挽救自己统治是当务之急。④资金来源:英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这些资金来源于海外掠夺和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积累;而中国则主要靠政府投资。成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工业化起步之前并没有积累资本的过程。
解析

解题关键一是审题,二是要基本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比较时,最好是按照每一个方面的不同情况,分开分析、归纳、整理,采取先说特点后分析成因的模式,这样干净利落,特点和成因一目了然。不要把不同方面搅和在一起,会显得混乱。
核心考点
试题【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指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英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相比,中国洋务运动兴起在直接原因、领导力量、起步】;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洋务运动期间,我国教育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它们是
①逐渐由脱离实际向实用方向发展;
②改变了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
③培养人才方式从以单一的国内为主转为内外结合;
④开始涉及军事和政治制度的内容
A.①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派所用企业大多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所用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公家只取官利”。由此可见
A.官府对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自由放任
B.官府把持了民用企业的管理权
C.民用企业经营盈亏完全与官府无关
D.民用企业完全是私人经营的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日议和既成……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两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19 世纪60-80 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材料四: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 多万两,美国旗昌行(注:美国在中国开办的轮船航运公司)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 “创见之事”。
材料五: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军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六: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传统制度是完美的,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二者结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曾国藩所谓“剿发捻”“勤远略”分别指什么?从他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二、三、四,请你分析概括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3)材料五中李鸿章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4)结合材料六思考,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江南制造总局

图2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图3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图4 汉阳铁厂的炼铁高炉
请回答:
(1)据上述图片,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
(2)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它们为了实践自己的观点作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其实践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4年,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他认为“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后若不稍变成法,徒恃笔舌与人争,正恐长受欺侮”,“今当及早变法,忽令人笑我拙耳”。这里的“变法”指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加强国防
B.变易兵制,发展民用企业,革新育才制度
C.着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近代国家
D.研习西学,兴民权,废除科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