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以看出此次战役是以破坏敌方交通线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只有D项符合题意。
点评:抗日战争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主要集中在:(1)对全民族抗战的考查,即重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的考查,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对百团大战的考查,也有很多考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如2011年安徽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考查,相对而言,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考查也在逐渐减少。(2)高考试题重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抗日战争的地位和意义。
核心考点
试题【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校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以下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B.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D.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自主学习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华西晚报》曾经的一篇评论说:“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A.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D.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荫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引起中韩人民强列不满的日本新教科书中有如下内容:“(满洲事变后,日本)与中国缔结停战协定,满洲国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因为日本重工业的进入,经济急速增长。同时,中国人大量流入,满洲国建国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下列指出教科书中歪曲历史事实的有①“满洲国”是我国的领土,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②日本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并不是建设王道乐土③日本对东北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严重阻碍东北经济的发展④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打下基础(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