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中共洛川会议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共洛川会议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从材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政府已正式对日宣战,全民族抗战开始
D.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共的抗战方针是最大限度发动人民抗日力量,这正是中共依靠人民群众抗日的全面抗战路线,故正确答案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蒋介石公布中共递交的国公合作宣言,故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中共抗战路线问题,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故排除D项。
核心考点
试题【中共洛川会议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某次会议后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由此可以判断出***所说的“某次会议”的影响是
A.中共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B.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C.中共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D.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攻治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江西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得对南京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湖南的计划。”与电文中的“情况”相关的史实是
A.“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D.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