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宋玉琳1879-1911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早年参加反清革...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姓名
生卒
家庭背景
事迹
宋玉琳
1879-1911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程良
1883-1911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石德宽
1885-1911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宋玉琳“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可知A正确;石德宽“曾留学日本”可知C正确;宋玉琳“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程良”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可知D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化,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
试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宋玉琳1879-1911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早年参加反清革】;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武汉战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D.抗日战争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联邦办法亦复如是。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即以本省人民,自为主人。形式仍旧,而精神改变,则效果不同矣。
——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1911年11月21至23日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当时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4分)
材料二 以下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二 中国政治经济现状与受压迫的劳苦群众
……至于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不然:这些地方不独在历史上为异种民族久远聚居的区域,而且在经济上与中国本部各省根本不同,因为中国本部的经济生活,已由小农业、手工业渐进于资本主义生产制的幼稚时代,而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还处在游牧的原始状态之中,以这些不同的经济生活的异种民族,而强其统一于中国本部还不能统一的武人政治之下,结果只有扩大军阀的地盘,阻碍蒙古等民族自决自治的进步,并且于本部人民没有丝毫利益。
三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及其目前的奋斗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四)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
(五)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主张民族自决自治的原因。材料三中的联邦制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8分)
(3)后来中共的民族政策有何变化?试举两例说明。(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1分)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和外交两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6分)
 
史实
政治
 
外交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4分)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