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
答案

(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分)
辛亥革命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分)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共产国际的决议; 孙中山愿意同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 ( 任答3点  6分)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
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分)
(4)认识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3分)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及国民革命。(1)从材料“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等信息进行分析。(2)前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后一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可从共产党对革命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方面的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料三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7分)
(2)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

① 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②五四运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这里的“新中国”是指(  )
A.中华民国 B.太平天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D.南京汪伪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