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其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其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为一道组合型的选择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可用排除法。①不是结束了封建制度,而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④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C是正确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其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亲率领导了黄花岗起义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6分)
(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日两国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二 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从“左”的理论和路线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关犍时期,***突出强调“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人民日报》
(1)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4分)
(2)材料二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补偿”,谈谈你的理解。(4分)
(3)材料三中所提的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进步思想文化出现的条件。(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教育的兴衰体现了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903年—1906年,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学科
程    度 (内  容)
每星期钟点
史学
泰西近时政治史 日本明治变法史
2
地理
外国地理
2
格致
化学大要
2
法学
商法 各国刑法 各国诉讼法 警察学 监狱学
5
交涉
国事交涉 民事交涉
3
理财
银行论 货币论 公债论 统计学
3
商政
商业理财学 商事规则 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
3
兵政
军制学 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 战术学
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
(1)据材料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6分)

(2)上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分析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