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的能力,“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口号,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取官员反帝,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忽视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另外还可以动员群众反帝,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因此A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而D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口号只体现了反帝,而忽视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故选D。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首都被攻占”是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有学者认为,近代兴起的留学热潮终于使步履维艰的中国找到了走向世界的拐杖;也有学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20世纪初年,大规模的剪辫易服运动在留学界展开。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留日学生中的爱国青年、革命分子纷纷剪去长辫,剪辫一时成了革命者的象征。辛亥革命以后,一般国民都起来剪辫易服,人们恢复了穿衣的自由。在婚姻方面,留学生一改中国传统的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自由择偶,在中国首开风气。
——摘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留日教育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3分)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学教育促使社会方活方面引发的新变化。(2分)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人赫德在《双周评论》撰文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该材料用于帮助我们理解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影响B.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C.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D.《辛丑条约》签订的重要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