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  )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  )
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满足。B.诸夷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
C.诸夷已放弃了武装侵略方式D.诸夷齐聚中土利于清政府“以夷制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解答时应注意“冯桂芬”、“洋器”、“自强”等信息,从而得出材料反映的是l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自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客观上为洋务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故选B。A项明显错误,外国侵略的野心是不会得到满足的;C项明显错误,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侵华政治;D项错误,列强的侵华的目的是掠夺,不是中国所能掌控的。
点评: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与清政府公开勾结,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在这样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清政府学习西方的科技,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民用企业,掀起了洋务运动。
核心考点
试题【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  )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侵华国家的不断增多B.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对外侵略特征
C.中国通商口岸开放的不断深入D.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侵略要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记载:“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由此推断这段文字应当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93年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
A.与清王朝签订通商协议B.前来与清王朝进行朝贡贸易
C.打破大国闭关锁国政策D.开辟英国在大国的广阔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包括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成为农民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因素
C.中国近代化由此开端D.中国政府完全成为傀儡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