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60年...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属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是在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里的规定,故选择B。
核心考点
试题【“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60年】;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上海开埠——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6分)
材料一:(1845年)终于公布了第一次《土地章程》。……最早(签订租地协议)的是宝顺洋行,又称颠地公司。……洋行所在位置为“东至黄浦滩,西至公路,南至第九分租地,北至公路(公共使用的道路)”,其中能确切定位的界限只有东至黄浦滩,而西界和北界皆为公路,似乎难以定位。且所载第9分地,因道契遗失,也难觅踪影。

材料二:《外滩,1849年》,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外滩的全景画,为画家蒙太尔多的作品,描绘上海开埠初的景观。如图所示,由左往右分布为:华记洋行、中国海关、宝顺洋行、李百里洋行及仓库……以及英国领事馆。
材料三:英人一直谋求一块合适的土地建造领事馆。英国领事巴富尔自商议英租界时就一直觊觎苏州河南岸与黄浦江河岸交界处即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以北到苏州河的地块。……巴富尔给英国领事馆选址时可谓极具眼光,“英国的军舰在这里可以停泊,可以使英国人看得见而感到安全,我们的目的是在完全控制扬子江。我们藉着据有这个要塞的威力即可以向中国政府要求公允的条件,以稳定我们的商业关系”。
——材料选自《外滩何处是“源”》,2013.3.18《文汇报》
(1)宝顺洋行获得租地所依据的主要文件及内容是什么?(4分)
(2)《外滩,1849年》对了解上海租界和外滩有什么帮助?(4分)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上海租界和外滩的认识。(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92年,英国人马格尔尼出使中国,希望中英贸易的门户开的更大一些。清朝以其不磕头为由予以拒绝。后来,美国总统小亚当斯(1767-1848)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鸦片而是叩头。”其观点
①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②指出了鸦片战争背后的文明冲突
③抹***了鸦片战争的实质④说明鸦片战争具有偶然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
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6分)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4分)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 “遥遥无期”?(6分)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中法关系主要以传教“事业”为主线索。为了争夺远东控教权,法国天主教会和政府力求扩大天主教在华的传教势力,以收政治、外交、经济之利。拿破仑三世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并郑重地宣布:“打到中国去,为传教士讨还血债。”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武力侵入越南南部,开始寻找从越南通往中国云南的通道。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6月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其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在条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3.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一在保胜以上,一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4.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5.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 ——《百度百科》
材料三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被世界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当日,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公报只有两句话,44个字,堪称中国外交史上措词最简洁的外交公报。                 
——《密档之中法建交惊天下》
材料四  这位身高320米的“铁夫人”(埃菲尔铁塔)自建造以来第一次身披红装,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幸福和喜庆,更标志着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新闻网2004年01月25日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将在2008年12月6日在波兰会见达赖喇嘛。                     
——外交部网站(2008年12月5日)
新京报讯  2013年6月5日,中国宣布对欧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后,法国政府发言人当天称,法国政府持反对态度……在此前的中欧光伏反倾销案中,据称法国对征税投赞成票。有分析据此认为,中国此次对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反制意味明显。因为欧盟葡萄酒对华出口国家仅法国就占对华出口超五成。 ——《新京报》(2013年6月6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法新约》的相关条款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的“外交核爆炸”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归纳当代中法关系的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