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海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 ]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主要考察你对近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涉及到的手机是第几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互联网又最早出现于哪一国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 ]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 ]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B.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C.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D.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最新试题
- 1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有两项多余。A: Hello, Lucy.B: 1 A: Do you know
- 2在矿产资源方面,有的国家特别突出。如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_____矿国。南非_______产值和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 3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A.
- 4明朝主考官李汰:“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清朝巡故叶存仁:“月月风清夜半时,扁
- 5He was watching TV. ______, his wife was cooking.[ ]A. w
- 6He may be still young, but he may surprise you! If you ask a
- 7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60分)昙花无言中开放最朴素的美丽不在意是否有人在醒着的时候,靠近你尽管零落,梦中香如故
- 8读某地的昼夜长短随月份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66.5°NB.70°NC.80°ND.8
- 9下面哪些行为是应该提倡的:①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②明知是赃物而购买;③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④拾到遗失物品时拒不交还
- 10(8分)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A(g) +
热门考点
- 1(x-3)2=2.
- 2【题文】读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此时北京地方时为10时44分。这一天中( )A.北极圈日落时间为12时
- 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3℃时,把46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的
- 4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
- 534.—Has your father got up?—Sorry, I’m not sure. He ________
- 6第II卷(共三部分,共30分)第一部分:单词拼写(满分5分)76. After a long a____________
- 7钛合金是2l世纪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取钛的一个反应是: TiCl4+2MgTi +2 ? ,空白处物质的化学式为 ①
- 8为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盐酸样品50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粒,完成反应后收集到0.3g氢气,请完成下列计
- 9A survey________public last month shows that Japan moves beh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7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