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科学技术 > 从“夏历”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应是(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B.发展我国的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夏历”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应是(   )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C.指导农业生产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朝统治者的一切活动目的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而生产的发展才是统治稳固的基础。农业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故选择C。
核心考点
试题【从“夏历”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应是(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B.发展我国的文】;主要考察你对近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高二年级的易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做了以下记录:“兔……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易明同学查找的书最有可能是
A.《九章算术》B.《石氏星表》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4分)为何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6分)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特征。(4分)
(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对刻印无价值的书用“殃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树和枣树。这表明宋代                                    (   )
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开始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C.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D.刻书风行一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在行政和艺术上的繁荣一样,南宋也是令人激动的技术创新时期……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用于耕种和脱粒;用于提水(抽水机);用于纺织纤维的梳毛、纺纱和织布……所有这一切很像18世纪的欧洲:商业化、城市化、扩大的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增长的需求。因此,发明新机器和改进其他手段,就成了提高生产力的既关键又刺激的措施。这些进展有可能导致中国发生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和它应有的一切深远影响吗?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蒙古人的进犯把这一切都打断了。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   期
中   国
欧   洲
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
印刷、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三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一188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3分)
(3)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现是什么?(2分)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为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2分)
(4)当时中国成了“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中西方科技上的差异最终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蔡侯纸”
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B.它的出现标志着造纸术发明
C.东汉时开始经阿拉伯传入西方D.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便于推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