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24分)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表以哪一年作为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6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表以哪一年作为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6分)
(2)18—19世纪英、美、俄三国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是如何解决所需要的劳动力问题?(6分)
(3)分析1950年代以来世界处于人口爆炸时期的原因。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开始减缓,这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12分)
答案

(1)(6分)
时间:1770年(2分)
依据:1770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4分,答出工业革命开始给3分,答出工业文明时代给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6分)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驱使农民流向工厂;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内战),解放黑人奴隶;
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6分,各2分)
(3)(12分)
原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没有出现新的世界大战;各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人口素质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10分,每个要点2分)
政策:计划生育(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直接得出;第二小问结合图中划分为古代社会的依据是“农业革命开始”,其依据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故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为近代社会的依据应该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本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英国进行的圈地运动,驱使农民流向工厂;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内战),解放黑人奴隶;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
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增长的因素回答即可;政治上,世界局势整体缓和,没有出现新的世界大战;经济上,第三次科举革命的进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上,医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的增长缓慢。
核心考点
试题【(24分)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表以哪一年作为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6分】;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的解读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A.该现象产生都离不开工业革命的推动
B.体现了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的演变
C.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D.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②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
③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由于营养和疾病控制能力的提高,在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提高,这是一种合理的假设。统计表明,英国人平均身高长期上升的趋势在19世纪中期发生逆转。由此可知
A.假设的历史结论都应有统计数据作佐证
B.英国人的平均身高不断提高的假设成立
C.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呈下降趋势
D.统计方法有助于增进历史结论的准确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表提供信息理解不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表:依据伦敦证人资料所估算的年劳动时期(单位:小时)
年代
纯劳动时间
纯劳动时间+上下班路途时间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1760
2069
1907
2231
2606
2398
2814
1800
2738
2546
2931
3227
3033
3420
1830
2709
2266
3153
3351
2905
3796
图表资料来源:刘景华、张松韬:《用“勤勉革命”替代“工业革命”》
A.自1760至1800年,年劳动时间的变化,可能与劳动投入相关
B.年劳动时间的变化,说明逐渐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过渡
C.年劳动时间的变化,是工人技术熟练度决定的
D.路程时间在19世纪初增多,可能是工厂逐渐集中,工人上班距离更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17—19世纪德国大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14分)
材料二 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话,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
——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发展的观点。(6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百科网百科词条《教育救国论》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