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传播方向 | 疾病种类 | 传播时间 | 后果 |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 | 疟疾 | 地理大发现 |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欧洲,却在美洲找到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 |
天花 | 地理大发现 | 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
材料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四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 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1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10分)
答案
(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被污染。(2分) 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
(3)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意答三点即可,6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分)
(4)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4分) 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启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概述,一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从殖民扩张和自然环境两上角度分析归纳消极影响。
(2)本问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原因应依据材料二的出处和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措施则应依据“《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条例》”、“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等关键信息分析,从立法和人民的斗争两个角度归纳。
(3)事件分析依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结合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入手;第二小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策的特点,分析依据“综合治理、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泰勒放牧法》”等;启示应围绕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阐述。
(4)原因分析依据:“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主要阐述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观点分析依据:“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启示围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分析与归纳。
核心考点
试题【(36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迪亚士 | B.哥伦布 | C.麦哲伦 | D.达·伽马 |
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 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8分)
材料三 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2分)
A.文化才开始形成 | B.文化是多元化的 |
C.文化具有民族性 | D.文化的政治性质 |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
代化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
果是什么?(3分)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8分)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能有力而持续地到达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两个文明之间“时断时续的交往”。“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与哪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5分)
材料二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命题”是指什么?“60年代、90年代的新陈代谢”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6分)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症结所在,为二战后的改革和调整指明了方向。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
——摘编自《历史学习精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8分)
最新试题
- 1拿破仑曾说:“我一生最大的骄傲并不是我所指挥的那四十次胜仗……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苯丙酮尿症 B.红绿色盲 C.白化病 D.侏儒症
- 3Would you like ____ to the cinema with me ?A.goingB.to go C.
- 4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均达到一年最大值B
- 5翻译下面句子。(4分)小题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小题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6食堂存煤若干,原来每天烧3吨,用去15吨后改进设备,耗煤量每天降为原来的一半,结果多烧10天,则原有煤量是( )
- 7甲灯的电阻是乙灯电阻的2倍,把它们串联在电压是12V的电路中,通过甲灯的电流是1A,可知通过乙灯的电流是______A,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
- 92009年10月,国际航空节在莱芜雪野旅游区举行,期间进行了轻型飞机特技飞行、热气球、动力悬挂滑翔伞等8个大项21个小项
- 102010年1月1日,某地开始实施《自行车和摩托车停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地城管执法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
热门考点
- 1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判断方
- 2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A.74°B.32°C.22°D
- 3研究中国新经济发展的艾瑞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网购成交额超过2300亿元,同比增长近80%。我国通过网上购
-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腰长为x(cm),底边为y(cm),则底边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
- 5He is ready ______ someone to his class. [ ]A. introduce
- 6—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t the meeting?—Sorry. I don’t k
- 7Tuantuan and Yuanyuan are the names _____ given to the two p
- 8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B.糖类C.无机盐D.脂肪
- 964的算术平方根是A.±4B.±8C.4D.8
- 10若(x2+y2)2-3(x2+y2)-70=0,则x2+y2=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