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15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材料一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
材料一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她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 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7分)
材料三   ……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
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中目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
——党国英 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6分)
答案
(1)动力:专业化分工和商业货币的发展(2分)
(2)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制度——思想)(3分)
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尽管瓦解但仍占据统治(主导)地位,民主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缓慢;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专制统治,压制民主,战争不休,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封建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主流价值观未形成;外部环境: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干涉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4分)
(3)成果: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思想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不断进步;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活文明化时尚化;中国国力、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答到两点给2分)
优势: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强;吸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总体趋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有利中国现代化。(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各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2)注意材料二信息“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再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如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主导)地位,民主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缓慢;政治上政府统治专制统治,压制民主,战争不休,政局动荡;思想文化上封建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外部环境: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干涉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等角度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 历史角度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强,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现实角度如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吸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总体趋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等。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材料一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
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B.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D.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从一个侧面说明
A.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
B.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和扩张实力
C.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
D.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可能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四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6分)
(3)材料三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材料四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是图中所示的航线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于
A.其探险导致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