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 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 D.“工商皆本” |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 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 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 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
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正确 | 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A.由于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
B.地方官吏任意增加税额,盘剥劳动人民 |
C.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度增加,但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
D.由于税源扩大,中央赋税收入有所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