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1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4分)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2分)
答案

(1)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1分)
内容: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分)
形势: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2分)
影响:扼***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3分)
(2)变动: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洋行和买办开始出现。(2分,任答出2点)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2分,1点1分)
(3)表现: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分)
背景: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可以得出明清推行的海禁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的含义是::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第三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局势分析海禁政策的影响,实际考察的是海禁政策的实行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这时期的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扼***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2)依据材料二中的“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由此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依据材料二中的图表中中国茶叶和丝的出口统计数据趋势可以看出,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政治、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政治上,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回答问题即可: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烈。
核心考点
试题【(1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西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对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阻止了列强侵略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
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D.自给自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
A.安边境B.尽地利C.稳秩序D.抑商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