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
题目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
(4)危害:不仅防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康熙在位中期,下令取消海禁并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四处设立海关。其中一处附近为今天的长江入海口,它是:     [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朝贡制度是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制度,是中国古代处理外交关系的独特制度。以下对此制度评价错误的是 [     ]
A.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B.朝贡贸易大大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增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关系
C.朝贡贸易通常体现为炫耀国力意味,是国人“一国独尊”心态的反映
D.朝贡制度是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它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走向消亡
题型:重庆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题型:辽宁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