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材料一:中央权威的丧失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权和权力的地方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把政治权力分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中央权威的丧失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权和权力的地方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把政治权力分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大规模行政中心。同时,在财政方面又给了各镇新的自由,此举意味着该镇的岁入被就地使用而不是上缴京师。……其中较重要的为长江中下游的成都、江陵以及扬州,这些商业繁荣和行业俱全的大城市成了地区中心,小城镇和地方集市网络在它们的郊区发展起来,其中有些网络还涌现在地方军戍守的镇的周围。到9世纪,以地区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各级新的经济定居地开始在现存的各级行政中心旁边出现,从而使城市发展的过程呈现崭新的面貌。
城市化的总过程以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人口的普遍南移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而且工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末,“其时黄河决口,江苏北境竟成泽国,人民失业,无家可归者,无虑千万,咸来上海就食……上海在开埠以前,城市人口二十多万,到1949年,已超过500万。城区范围在开埠以前不到10平方公里……到1935年,航行在上海至汉口线的轮船为中国的招商局、三北轮埠公司、宁绍商轮公司的轮船共19艘……到20世纪30年代,长江沿江城市,东起上海,经南通、扬州、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沙市、宜昌,西至重庆,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狭长工业带,……棉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是近代中国工业中最大的三个行业。抗日战争以前,长江沿江城市在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在关内地区占将近一半。
到1936年,全国有本国资本的银行164家,其中总行设在沿江城市的有72家,占43.9%。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是外资在华银行的集中地,也是本国资本银行最集中的地方。汉口是长江中游和中南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镇江、芜湖、九江、沙市则起着金融中转站的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唐朝长江中下游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0分)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发展原因有何异同?(10分)
答案
(1)、(10分)原因:中央集权的削弱和权力的地方化形成了地区性的中心城市;财政权的下放,促进了地方城镇的发展;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大城市的兴起;区域性大城市的形成带动了小城镇的出现。(8分)
特点:政策导向在城市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全面发展。(任答一点给2分)
(2)、(10分)相同: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4分)
不同:列强在华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发展;航运业发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近代工业和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城市繁荣;(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城市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点。(1)据材料一“中央权威的丧失...把政治权力分到各镇治所...在财政方面又给了各镇新的自由...商业繁荣和行业俱全的大城市成了地区中心,小城镇和地方集市网络在它们的郊区发展起来...以地区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各级新的经济定居地开始在现存的各级行政中心旁边出现...人口的普遍南移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而且工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可概括出唐朝长江中下游城市发展的原因有中央集权的削弱和权力的地方化形成了地区性的中心城市;财政权的下放,促进了地方城镇的发展;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大城市的兴起;区域性大城市的形成带动了小城镇的出现,及其特点有政策导向在城市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全面发展。(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发展原因有何异同先概括其相同点再分别说明其不同点。由材料“...人民失业...上海在开埠以前,城市人口二十多万,到1949年,已超过500万。城区范围在开埠以前不到10平方公里……到1935年,航行在上海至汉口线的轮船为中国的招商局、三北轮埠公司、宁绍商轮公司的轮船共19艘...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狭长工业带……棉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是近代中国工业中最大的三个行业...全国有本国资本的银行164家...也是本国资本银行最集中的地方...金融中转站的作用”可概括出其相同点是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不同点有列强在华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发展;航运业发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近代工业和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城市繁荣。紧扣时政热点,是道好题。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中央权威的丧失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权和权力的地方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把政治权力分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大量经西北各民族运至中亚、西亚、南亚诸国
B.最早记载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正史是《后汉书》
C.唐朝的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主要作用
D.《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均收录了国外传来的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材料和史实说明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表现及出现的原因。(10分)
(2)请分析该现象的出现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8分)
(4)比较材料二、四中吕不韦的做法与黄宗羲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末农民战争曾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B.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C.广大手工业者的要求D.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   )
A.城市布局的变化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娱乐场所的出现D.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材料四】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概括出前三则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4分)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6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