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 
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以及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6 分,任答3点即可)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分)
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4分)
(3)文化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2分)
说明:宋词繁荣,风俗画流行、话本、瓦子等。(2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以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关键信息:姜行
最是铺席要闱、动即千万、“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本问应从时空限定、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功能的增强等方面归纳。
(2)关键信息:“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第一小问,观点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表现应从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明及其应用。
(3)关键信息: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材料三反映了宋代文学艺术通俗化的特点,列举宋代文学艺术相关成就。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B.南宋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反映出宋朝商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是(   )
A.银铤:宋代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
B.淳化年间五台山佛像金币
C.宋徽宗时期崇宁通宝
D.“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钞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乔万尼•阿瑞吉说:“……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我国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能力
C.晋商操纵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我国商界参与国际性的商业贸易活动活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于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