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推动了耕地的扩展
B.明清统治者奖励垦荒
C.垦荒过程中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D.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答案
D
解析

过度垦荒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结合所学,可以判定A、B、C三项表述错误,根据常识垦荒肯定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表述错误。这道题的特点在于将生活经验纳入考试范畴。
核心考点
试题【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铁犁牛耕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观察右图,下
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铁犁开始推广于汉代
B.犁耕的改进是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果
C.目中铁犁构造使碎土更便利 
D.图中耕作方式特别适宜于水田耕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人称赞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离不开某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它是
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开垦越来越多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井田制的崩溃B.私有土地的出现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D.均田制的实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四项哪个选项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B.“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C.“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沙”
D.“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