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20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 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郡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⑴“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2分)
⑵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⑶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3分)
⑷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
答案

⑴经济形式:小农经济。(2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⑵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4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3分)(答出三点即可)
⑶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分)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⑷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者资本主义萌芽)。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经济形式:“牛郎织女传说”是讲“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经济形式,所以应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因为材料没有提供任何相关信息。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因素:由材料中的“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有了专业经理”、“还有理财专家”可以得出相关答案。原因: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由于这些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所以应该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去想,即可得出答案。
(3)信息:由材料中的“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以得出答案。新特点:由材料三可以得出“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帮出现”。
(4)新现象:根据材料中的“有力者雇郡人织挽”可以知道这是有雇佣关系产生,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应该知道,由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由盛转衰,成为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因素,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核心考点
试题【(20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
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B.土地兼并是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历史主要是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孤立分散发展为政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他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又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政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摘编自《世界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并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6分)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促成“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的。(8分)
(3)请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6分)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