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应该在于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因为农业生产首要目标是满足生活需要,然后才能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故C项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结】;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 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将力役改为代役的银差……赋与役合一。
材料二 17世纪初,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l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材料三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赀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中“丁”的含义。(6分)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措施带来的影响。(9分)
A.必须讲究耕作方法 | B.应当抓住农时 |
C.需要改革生产工具 | D.如何选种播种 |
A.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D.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A.有利于抗旱保墒 |
B.有利于增产肥田 |
C.有利于通风透光 |
D.有利于排水防涝 |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12分)
最新试题
- 1【题文】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2(9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通过多用电表测得金属丝的阻值大约为100Ω。现有以下器材:A.电源E,电动势约为
- 3某校高中生共有2000人,其中高一年级560人,高二年级640人,高三年级800人,现采取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
- 4如图所示,木块m放在木板AB上,开始θ=0,现在木板A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木板绕B端逆时针缓慢转动(B端不滑动)。在
- 5在一个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和0.4 mol H2,发生反应:CO(g)+2H2(g)CH
- 6 glasses of milk are there on the table? [
- 7中共每一次会议无不是为了解决中共的重大问题。中共二大明确了革命的斗争目标……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下列是
- 8已知;(1)如果求的值;(2)如果求实数的值.
- 9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一定让你过目难忘, 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
- 10【题文】下列句式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①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②况吾与子
热门考点
- 1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得出它应具备下列性质的选项是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或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大 ④密度比空
- 2计算:(1)(-34-59+712)÷136(2)-12+3×(-2)3+(-6)÷(-13)2.
- 3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
- 4如图所示的三条相互平行、距离相等的虚线分别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分别为7 V、14V、21V,实线是一带电粒子(不
- 5亨廷顿认为:“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中华民国开创
- 6真正的哲学( )①没有任何错误观点 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一致 ③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使我们正确
- 7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放在水平面上,B点在A点的正上方,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冲上轨道,当小球到达
- 8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46,0,,, (1)有理数集合( );(2)无理数集合(
- 9I would like Tom to go with us, but Tom insisted at ho
- 10读下图,回答问题。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