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
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主要考察你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蚧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
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
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改革政治,调整署衙
题型:湖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 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示,分析图示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选官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大概从宋元以后,越南、日本、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3)依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高考出现一大亮景,北京大学率先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这种选拨人才的制度与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选官制度相似[     ]
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