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
题目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选官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 科举制孝廉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榖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樜言》
(2)分析科举制度的实质,并引用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在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土壤里,生长出一大批无所事事的官僚,任人唯亲的宗法原则越来越不适应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机构的需要。中国科举制度在欧洲引起重视的原因,有位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美国学者卜德认为,在西方推行的“文官”体制是在精神文明领域里,中国对西方最宝贵的贡献之一。可见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近代欧洲各国为何要推行文官考核制度并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唐诗材料用于唐代科举制的研究,认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纂修的史书,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
(4)材料四反映了历史研究哪一新的趋势?运用这些素材研究历史,有良知的史学研究者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的实行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④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     ]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