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 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并各用一句话作简要解释。(6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指出“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3分)结合1787年美国宪法的具体规定,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9分)   
(3)结合材料中“革命”的不同含义(6分),谈谈你对“革命”的理解。(2分)
答案
(1)科举制(1分)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以考试选拔官员的选官制度。(2分)三省六部制(1分)…………(2分)
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2分)(评卷的时候要从传统政治,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去理解两个制度的“作用”)
(2)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3分)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到地方的关系。(3分)采用民选制度(民主),总统、议员等均由选举产生、更替,使政府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3分)在权力结构中体现“制约和平衡”(共和)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任何一项权力都不会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3分)实践妥协原则,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人口比例确定,黑人以五分之三计入公民权,这就是使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3分)(史实2分,结论1分。答出3点为满分9分。大而化之,总分不超过3分。评卷时就注意从联邦制、民主、共和、妥协四个关键理解,但是否给分,给多少分,关键看学生写的史实,而不是这几个词语。政党轮替不属于1787宪法内容,不计分。)
(3)周朝“革命”:实行分封制;汉朝“革命”: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6分)这里的革命指的是“政治革命”,强调的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关节。(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同样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可知是指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政治,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去理解两个制度的“作用” ,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
(2)注意材料出处H. 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说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结合1787年美国宪法的具体规定,注意从联邦制、民主、共和、妥协四个关键理解,宪法有利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政府与人民、南方与北方等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可以得出周朝“革命”:实行分封制取代部落政治;汉朝“革命”: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分析革命指的是“政治革命”,强调的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关节。
点评:文字型材料题解题技法
(1)读,解题的前提: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3.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2)找,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3)答,解题的归宿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注意运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C.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唐代开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官员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元史·地理志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统治者实施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4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行省权力运行的角度说明元代行省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