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材料分析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分析题(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四: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答案

(1)汉:察举制。以品德和才能为主,后来发展到注重门第。(2分)
唐: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2分)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2分)
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3分)
(3)变化:科举制规格更为严格;文体采用八股文,讲求格式,内容空洞。
影响: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阻碍了科技与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4分)
(4)认识: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
解析

试题分析:(1)汉朝和唐朝实行不同的人才选拔制度,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材料中“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说明选拔的标准是以以品德和才能为主,但后来因政治腐败,出现察举不实的现象,逐渐发展到注重门第,也即材料中“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唐朝实行的是科举制,标准时考试成绩,比较著名的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2)材料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明当时形成了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的社会风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说明读书能改变命运,能改善生活,读书能跻身上流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
(3)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规格更为严格。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八股取士逼迫读书人读无用书,做无用之学问,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同时严重阻碍了科技与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被动落后的局面。
(4)结合几段材料来看,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用人制度,直接影响到能否选拔出适合的人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兴旺。同时告诉我们人才选拔必须要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要选拔有用之人,不能空谈义理,要经世致用。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分析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30分)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列传135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末五代中国政治面临什么问题?对北宋初年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制度创新进行述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B.郡县制
C.分封制D.察举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
A.西周分封制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上述材料表明:
①汉景帝时开始在蜀设郡
②文翁从教育入手,来改变蜀郡落后状况
③汉代蜀郡创立选官的新型制度
④中央政府推广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发展教育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适应时代的需要       B.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